3月18日下午,学校办公室、机关党委、校史研究室联合党支部(以下简称“学校办公室联合党支部”)与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经济史和企业与网络经济学教研室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开展联合党日活动,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会“十四五”规划,深入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理念。校长刘伟、副校长刘元春出席并作辅导报告,学校办公室主任、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斌同志参加。会议由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学校办公室副主任、联合党支部书记丁凯同志主持。
刘伟校长表示,作为全国政协常委,在参加两会期间有三种感受最为强烈:一是满怀喜悦。为抗疫防疫与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取得重大成效、全国“两会”顺利在京召开感到自豪与喜悦。二是倍感压力。要顺利完成“两会”上所作出的报告与提出的实现目标,并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的,需要付出巨大艰辛努力。三是充满信心。改革开放历程所取得的成就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更是说明党的坚强领导、党中央的权威是最坚实的靠山。这些都使得我们对“十四五”规划充满了信心。随后,刘伟校长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了专题讲解。
刘元春副校长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大量学者参与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前期研究、制定过程,在“两会”中作出突出贡献。他表示,“十四五”规划是承前启后的战略性规划,因为它是在两个百年交汇期提出战略深化和战略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现代化概念落脚到规划之中,第一次如此具象地将现代化指标化、策略化和战略体系化。“十四五”期间,我们必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35年我们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入创新国家前列,人均收入翻一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的核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期和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期决定了我们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必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必须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刘伟校长、刘元春副校长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重量级专家,用深刻晓畅的语言,让参加联合党日的全体党员对全国“两会精神”、“十四五”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加联合党日的各位党员一致表示将深刻领会报告精神的实质和精髓,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锚定建设教育强国目标,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守教书育人主阵地,弘扬立德树人主旋律,发挥资政育人智库作用,在开局之年展现新面貌、呈现新气象,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